1. <d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dl id="3wyac"></dl></noscript></dd>
    <legen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noscript></legend>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u id="3wyac"></u></acronym></em>
          <em id="3wyac"><strike id="3wyac"></strike></em>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acronym></em>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聞網 > 理論 > 正文

          賡續農耕文明 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2023-03-24 08:51:21??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強調:“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鞭r耕文明是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適應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國家制度、禮俗制度和文化教育等文化集合的文明形態。農業強國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基本內涵。農耕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主體部分,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技術經驗、文化資源和文明觀念,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汲取農耕技術經驗,發展現代農業。

          國家要強,農業必須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鞭r耕技術與農耕經驗作為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中國傳統農業發展的同時,也能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堅實基礎。

          傳承農耕技術,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建設中國特色農業強國的重要一環。推進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糧食種業的發展?!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農耕文明包含著農耕器具、精耕細作、良種選育等農耕技術體系,對現代農業的技術改善和良種改進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糧食安全,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的重要支撐。在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應深入挖掘包括農耕器具、精耕細作等傳統農耕技術體系所蘊含的循環運作、土壤保護等技術和生產理念,尤其要善于利用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發掘其中的農業種植養殖規律和技術優勢,將其融入現代農業科技體系和管理體系中,為保障糧食安全穩定供給、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動力。

          弘揚農耕經驗,助力循環、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的重要部署,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須立足于循環、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產業化布局。農耕經驗蘊含著農民生產、生活規律,是農耕文明的智慧凝結,具有系統性、活態性、多功能性的特征。如蘊含的“二十四節氣”、種養結合、多熟種植等農業生產經驗與當代綠色、循環、可持續的理念相契合,能夠較好地助力農業結構升級。因此,要從農耕文明中汲取經驗和智慧,靈活運用農耕文明的生產、生活經驗,并將之與綠色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等農業類型相結合,遵循整體性、系統性、可循環、可持續的原則,對農業現代化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開發,實現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再生循環和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農業走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活化農耕文化資源,推進農民富裕。

          農民是農業強國的主體力量。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民物質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農業強國的價值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與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耕文明蘊含著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將其與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解決農民就業難題、提升農民精神生活品質的有效路徑,不僅能夠豐富農民的“錢袋”,也能豐富農民的“腦袋”,進而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農業強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活化優秀農耕文化資源,使農民錢袋子“鼓”起來。農耕文化資源包含著農耕遺址、農耕服飾、農耕工藝品等物質文化資源與農耕技藝、農耕民俗等非物質文化資源,是農耕文明的重要表達形式。中國是農耕文化資源大國,共擁有19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43項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擁8000多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和30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農耕文化資源的活化是促進農民增收就業的重要途徑。因此,要依托文旅融合的政策導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產業、開發特色農耕文化產品,創造性轉化傳統工藝、傳統民俗、傳統村落等優秀農耕文化資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開展優秀農耕文化活動,使農民精神生活“富”起來。優秀農耕文化活動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將其與新時代文藝活動相結合,釋放其娛樂功能與教化功能,是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利用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要善于利用農耕文明中蘊含的家庭倫理構建和諧家風。

          傳承農耕文明觀念,建設和美鄉村。

          農業強國不僅包含農業現代化、農民富裕,還包含著農村和美特質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痹催h流長的農耕文明蘊含了規范鄉村秩序的治理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是和美鄉村的文明基因。因此,要轉化利用農耕文明的治理觀和生態觀,將“和”與“美”的本質融入鄉村建設肌理。

          踐行農耕文明的治理觀,規范鄉村秩序。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鄉村文明體系的重要內涵,包含著治理有效與文化和諧的基本要義。農耕文明所蘊含的治理觀是鄉村治理智慧的沉淀與總結,是保持數千年鄉土社會和諧運作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深入挖掘農耕文明中的鄉村自治傳統,將“自信、有序、淳樸”等文化內蘊融入和美鄉村治理中,注重利用農耕文化以文化人、德潤人心的功能,推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時代鄉村與傳統鄉土社會的融合發展。此外,利用優秀農耕文化的村社倫理構建和諧鄉風。

          汲取農耕文明的生態觀,提升鄉村面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庇行七M農村生態良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舉措。農耕文明生態觀蘊含著“道法自然,和諧共生”內蘊,是立足農耕社會凝結而成的人與自然和諧關系邏輯的文明形態,呈現著對自然的真誠感恩和熱情禮贊,與和美鄉村“美麗、持續、可循環”的價值追求高度耦合。在現代化背景下,要挖掘農耕文明的生態觀,將農耕文明中“適度守則”“和諧共生”等富含生態特征的理念融入鄉村治理中,促進和美鄉村建設。同時,也要將農耕文明生態觀中堅持的底線思維、系統思維和思辨思維融入鄉村生態治理中,處理好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將鄉村的生態資源優勢、人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使得鄉村既是農民宜居宜業所在地,又是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地。

          劉淑蘭 鄭銀平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本文為2022年度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項目“文旅融合視域下農耕文化遺產的保護性開發研究——以福建為例”(項目號:FJ2022XZB07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南浦時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論

          版權說明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縣五一三路132號
          辦公電話: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閩ICP備15018385號  
          浦城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2822296   舉報郵箱:pcxwxcb@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辦:中共浦城縣委、浦城縣人民政府  ?主管: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備案碼35072202010026

          特爆A片无码
          1. <d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dl id="3wyac"></dl></noscript></dd>
            <legen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noscript></legend>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u id="3wyac"></u></acronym></em>
                  <em id="3wyac"><strike id="3wyac"></strike></em>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acrony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