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dl id="3wyac"></dl></noscript></dd>
    <legen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noscript></legend>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u id="3wyac"></u></acronym></em>
          <em id="3wyac"><strike id="3wyac"></strike></em>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acronym></em>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聞網 > 省內動態 > 正文

          從道路改造觀鰲峰坊的變遷

          2023-04-27 09:43:2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福州自古以來著名坊巷眾多,而我唯獨鐘愛鰲峰坊。上世紀60年代初,我出生在鰲峰坊,從此鰲峰坊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鰲峰坊位于福州市于山北麓,東西走向,東接五一路,西通法海路,唐名九仙坊,宋曰登瀛坊,元改鰲峰坊。從我懂事開始,鰲峰坊就是一處崇文圣地。一條橫貫東西僅有300多米長的巷子,居然容納了蓓蕾幼兒園、二附小、格致中學等幾所學校。

          鰲峰坊兩頭窄中間大,形似福州名果——橄欖。60年代初,整條巷子兩側民房皆為土、木、磚瓦結構。路面鋪的全是鍋爐煤渣,坑洼不平,極為難走。那時,汽車十分稀罕,連自行車都非常少有,每天通過這條巷子的多是人力板車和三輪載客車,還有小商販們自制的手推車,但更多的還是手提肩挑的過路商人。吆喝聲伴隨著陳舊車輪發出的咕嚕咕嚕聲以及車輪與煤渣的摩擦聲此起彼伏,給這條古老的巷子帶來了別樣的滋味。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去是人間。

          后來,路面由煤渣路改成沙包土路,市政工人用手推兩輪翻斗車和簡易手推滾筒壓路基鋪設路面,這下可比煤渣路好走多了。周邊鄰里的孩童們趿著木屐涌向街頭,玩起了滾鐵環、跑跑抓、跳繩、踢毽子等游戲。小小的變化,對孩子們來說就像莫大的恩賜,巷子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路面修整后,來往的車輛和行人變多了。那時又逢文革后期,各校復課,每當中午和傍晚放學,學生們或三五成群,或結伴而行,整條巷子熱鬧非凡。它,陪著我們見證無數東升西落,四季輪回。

          但是,遇到下雨天,路面卻更加濕滑,加之下水道窄小破損常年失修,每當大雨滂沱,整條路便成了一條“水巷”。平時車輛輜重軋過路面留下坑坑洼洼的車轍印,讓路人苦不堪言,摔倒打滑更是家常便飯,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吃盡了苦頭。晴天灰塵漫天,大風吹起時,猶如沙塵暴一般遮天蔽日。臨街住戶們平時門窗緊閉,巷子兩側的門楣上都堆滿了灰塵。這恐怕就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巷吧!

          70年代末第二次路面改造,鰲峰坊開始全面鋪設瀝青路,徹底告別崎嶇坎坷的歷史。這給幾代居住在這里的原住民帶來了福音。環境更干凈更整潔了,鄰里們開始曬各種季節性的衣服、被罩、蚊帳、床單。那時,街坊鄰居們在巷子兩側屋檐之間架起許多簡易的曬衣桿。一時間,曬衣桿上掛著的,路邊擺著的,都是居家用品,整條街巷成了琳瑯滿目的“百貨商店”。到了冬天,巷子又成了“養老院”,三五成群的老人泡著茶、抽著水煙袋、提著火籠,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盡情地享受著晚年生活。白墻斑駁留滿情,季節更迭皆是景。

          平整的路面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路面上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多。80年代初,隨著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水平逐步提高,鰲峰坊的路面被全面開挖,自來水管網鋪設到各家各戶。路面施工結束后,市政開始鋪設大型排污管道,又是一次大手筆大動作的項目工程。排污管道鋪設完畢不久,又因電纜電線下地再次動工,剛剛維修好的路面又被重新挖開。短短幾年時間,整條路因各種大大小小的工程改造被開挖數十次。為了出行,那時候,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長筒雨靴。

          90年代初,隨著城市改造的春風吹響,鰲峰坊也被列入舊城改造的行列。到90年代中期,巷子兩側的舊房都被拆除,并全部建成新村住宅。在拆改過程中,鰲峰坊進行了第三次道路改造,改擴后寬敞的路面,給居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場所。然而,拓寬后的鰲峰坊并沒有減壓,反而更加擁擠。巷子內有多所學校,每天上學放學時整條巷子被接送孩子的各種車輛堵得水泄不通,如同趕集一般。

          前幾年,鰲峰坊開始第四次道路與沿街景觀全面升級改造,被打造為福州歷史文化特色街區,與三坊七巷一樣,成為了又一個旅游觀光地和網紅打卡點。路面更寬更整潔,古樸之中彰顯文脈之氣,短短300多米的巷子內,古樹名木參天,古建文物毗鄰,分布著鰲峰書院、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等10多處文保單位。那些古宅至今還保留著古代閩派馬鞍墻、飛檐和泥塑彩繪,是研究福州古建筑的寶庫。對于我們這些老鰲峰坊人來說,重新開街后的鰲峰坊無疑成了回憶成長歲月的好去處。

          我曾經居住的老房子早已不在,孩子雖然也在鰲峰坊出生,但與我小時候生活的場景早已截然不同。當我和孩子漫步在巷子時,昔日的剪影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一遍遍回放,目光所及之處皆有故事。當經過二附小門口時,父子倆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共同注視著校內外的變化。這里,是我們父子倆先后學習的地方,心中不免留下深深的敬意與無盡的感慨。

          人們常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鄉愁。所謂鄉愁,不只是故鄉那座老舊的房子,更是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事。于我而言,鰲峰坊是我心中一輩子的牽掛,那里既珍藏著兒時最純真的回憶,又埋藏著童年時最快樂的印記;既飽含著少年時最深刻的記憶,又滿懷著青年時最特別的念想。如今,人生已半百,雙鬢漸斑白,鰲峰坊早已融入我的靈魂,成了我心中最精致的存在。

          時代更迭,道路翻新,鰲峰坊的每一次變遷都令我感慨萬千,但變的是環境,不變的是情懷。把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珍惜當下,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才對得起這番變遷。王偉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南浦時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論

          版權說明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縣五一三路132號
          辦公電話: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閩ICP備15018385號  
          浦城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2822296   舉報郵箱:pcxwxcb@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辦:中共浦城縣委、浦城縣人民政府  ?主管: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備案碼35072202010026

          特爆A片无码
          1. <d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dl id="3wyac"></dl></noscript></dd>
            <legend id="3wyac"><noscript id="3wyac"></noscript></legend>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u id="3wyac"></u></acronym></em>
                  <em id="3wyac"><strike id="3wyac"></strike></em>
                1. <em id="3wyac"><acronym id="3wyac"></acrony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