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兵新農” 建功新農村
2023-04-28 11:02:44??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說起呂璐陽,浦城縣富嶺鎮東元村村民贊不絕口。 “農業科技推廣帶頭人”“全縣十佳種糧大戶”“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這個1996年出生的壯小伙,用一滴滴汗水,匯聚成一項項榮光閃耀的獎牌;用軍人的擔當,扛起振興鄉村的大旗。 他曾經歷練沙場,一心只想用青春為祖國站好每一班崗。然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俯下身拎起鋤頭,義無反顧回村創業,專業從事農業生產,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農事“扛把子”,于他來說只是換一種方式譜寫青春靚麗篇章。 曾經的部隊生活鍛造了呂璐陽堅毅的品格,培育了他勇于擔當的精神。退伍之后,他和周圍小伙伴奔向大城市,開始“漂”了。在城市,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迷茫和彷徨,更加堅定他了回鄉發展的決心。從小在農村,土生土長,鄉野的呼喚,使他沒有過多的猶豫,只是一個電話:“爸,家里的農活以后我來擔!”接到電話,老父親呂秀武半信半疑:村里和兒子一起長大的玩伴,如今都出去打工了,除了過年平時誰見得著?平時村里還不都是“老一輩”在田里勞作。璐陽他吃得了這苦? 目標堅定,實干敢拼??闯龈赣H對自己的疑慮,他沒有過多解釋,這個年輕人,人“狠”話不多,在困難面前,他從不屈服。2021年冬天,天還未大亮,呂璐陽就從倉庫開出一臺冬翻機,伴隨著突突的轟鳴聲,他堅定地奔向遠方的田塊。一個冬天下來,他一人完成了1200多畝田的深翻和起壟,農機坐墊都換了4塊,早出晚歸,除茬、深翻、起壟、樣樣不落。他的努力使農業生產社會化運作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璐陽還被評為鄉鎮“青年機耕突擊手”。 對糧食種植技術和煙葉生產技術,他更是有股子鉆勁:追著科技特派員和煙技員各鄉鎮跑,虛心求教、點滴積累,學技術,聽講座,聽說那家種糧和煙種得好,連夜趕去“取經”。一雙雨鞋,兩腿黃泥,已成為他的日常裝備。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很快,沒過一兩年,呂璐陽就從一名種糧和煙葉生產“小白”成了糧食和煙葉種植行家里手,種植高標準農田1000畝、再生稻650畝,上等煙比例連年翻升,煙葉種植畝產值能達到4300元/畝。 老父親終于相信了兒子,放心把生產交到了他手上。村里的老人看見了直夸:“這兵娃子,真是好樣的!” “廣闊農村,大有作為!大家都奔城里去,我偏要在農村干出一番事業!”年輕的呂璐陽執著地說著。其實他并不是蠻干,也是仔細計算過,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城里打工,孩子變成留守兒童,父母又成為空巢老人,在戀家的璐陽看來,這樣得不償失。而自己通過規?;a運作,目前一家人已成立了璐陽家庭農場,承包了1500多畝田,產量近165萬斤。2022年全家總動員,種植煙葉達到了176畝,煙葉種植產值75萬余元,加上種糧一年毛利合計約275萬元,遠超在城務工的小伙伴。 呂璐陽在煙田勞作 吳松興/攝 “種植煙葉有保障,技術服務到位,小煙苗里見大豐收,未來我要把家鄉發展成千畝種煙村!”呂璐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如今制約規?;l展的難題就是用工難!他的家庭農場帶動村民就業70余人,常年雇工20余人,煙葉采收的農忙時期達到50人左右,在農忙時期,一時間找齊這么多人,對一個閩北小鄉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 “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新農村已變成新模樣。雖然今天田里勞動力的主體正在慢慢變老,但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熱血青年投身農業生產隊伍中來,我們會站好農業生產這班崗!”呂璐陽信心滿滿的說。 扎根農村,建設家鄉。年輕又質樸的呂璐陽步履鏗鏘,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在做。如今妻子成為了東元村的網格管理員,全力支持他投身鄉村建設。東元村的三層小樓里,一家人其樂融融,自在其中。 在農村農業發展老齡化進程中,呂璐陽這樣的“新農民”是浦城糧食和煙葉生產的一股新興力量,也將成為糧食和煙葉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糧食和煙葉提質發展的征程中,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振興鄉村,建設美麗家鄉的隊伍中來。(蘭玉花 鄭聰 姜賢達)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